《東八區》下架啟示錄
2022-09-30 10:27 電視劇

2《東八區》下架啟示錄

來源:新熵(ID:baoliaohui) 作者:石榴 編輯:月見

下架。 

在會員收官一個星期后,《東八區的先生們》(以下簡稱《東八區》)這場持續了近一個月的聲討戰,終于有了新的結果。有網友發現,在騰訊視頻和芒果TV中,《東八區》的正片內容已經全部消失。 

如果《東八區》的主演、編劇、制片人列表中,沒有“張翰”這個名字的話,大概它會和此前諸多爛劇的命運如出一轍——悄然上線,悄然收官。 

但可惜,一切都沒有如果。 

網絡上對于《東八區》的討伐從何處而來已經不可考,那些在社交平臺上大肆流傳的“辣眼片段”也已不需要贅述,豆瓣近20萬人打下的2.1分,是《東八區》觸犯眾怒的“最佳證明”。 

劇集上線初期,張翰為這部“四年磨一劍”作品的宣傳鼓足了干勁。劇照、花絮、直播統統都來,好友大咖集體打call、紛紛助力。這番狂轟亂炸的架勢,大有張翰要靠《東八區》一舉翻身之意。 

如今,幻想破滅。隨著風波漸起,張翰的微博停留在了9月6日——此時,距離《東八區》會員收官還有整整半個月,《東八區》在視頻網站播放進度甚至尚未過半。 

四年努力落得個下架的結局,不知曾經信心滿滿說著“80后、90后以及00后都能找到共鳴”的張翰,如今到底作何感想? 

01 

“眼球刺客”究竟犯了哪些錯?

在娛樂行業,有這樣一句調侃,黑紅也是紅。眼球經濟時代,熱度和流量是互聯網時代不可或缺的品牌載體,這一定律在娛樂行業尤甚。 

但吊詭的是,在張翰最初的設想中,《東八區》并不是一部靠獵奇吸引觀眾視線的作品。 

作為集出品人、制片人、編劇、主演等多職于一身的存在,張翰多次在采訪中透露,《東八區》從籌備到制作,他事無巨細地參與到了每一個環節中去。 

在綜藝節目《初入職場的我們》中,這位“霸總專業戶”,以絕對霸道的姿態,帶領著實習生們,在機房忙碌了整整一天。面對精準地落在女主角睫毛上的雪花的要求,后期導演欲言又止,卻找不到插話的機會。 

究竟是細致入微,還是本末倒置,輿論已經給出了答案。有網友給這一行為做出了極為有趣卻準確的評價,“他就像拿著數學卷子做大題,寫得滿滿當當,仔細一看就是抄了一遍題目還全是錯別字的假認真。” 

《東八區》的確匯聚了張翰多年苦工的心血,但用制作錦上添花,首先建立在合格的內容上。正午陽光和阿耐的黃金搭檔,也拯救不了《歡樂頌3》和《相逢時節》,先天觀眾緣近乎負數的張翰,必然面臨的是更為嚴苛的審視。 

而內容,恰恰是《東八區》最大的短板所在。在初期的宣傳策略中,《東八區》對標的是《三十而已》,一部試圖呈現35歲+男性生活與困境的都市輕喜劇。但在主要的受眾群體上,它并沒有做到引起男性觀眾的共鳴。藝恩數據顯示,其用戶畫像中男性占比,只有21.61%。絕大多數的觀看者——或者說是吐槽者——依舊是女性。 

如果把《東八區》的劇情放到十年前,或許并不會引來女性觀眾如此強烈的反彈。十年前的爆款劇中,俗套甚至油膩的男性幻想層出不窮。但在近些年女性思潮的影響下,觀眾審視劇集的心態已經改變了。女性迫切地希望,如今她們所面臨的種種結構性困境能在熒屏上得到呈現的機會。如果不能呈現,至少不要面臨傲慢與充滿刻板印象的凝視與意淫。

《三十而已》的共鳴感,來源于鬧哄哄的劇情和大開大合的情緒中,真的戳中了覺醒到一定階段的都市女性的痛點。而《東八區》的問題則在于,真正的操盤手張翰,恰恰活在一個近乎“真空”的環境中。 

人類學者項飚在《把自己作為方法》一書中分析道,中國部分青年激進化程度很高,與周邊關系的斷裂會產生“懸浮”。兩年前,在接受骨朵星番采訪時,張翰談到演員的立身之本:“演員拼到了最后不是天賦,也不是技巧,是學識、見識和經歷。做演員是需要時間去積累的。” 

但屬于張翰的這些年,是眾星捧月,是與生活脫節,是“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02 

一部《東八區》,半部“友誼史”

如果把視線放得更廣一些,在充滿虛幻與泡沫的娛樂行業,與張翰相似的大有人在。只不過十三年間,在高話題度和高回報率的積累之下,張翰在業內的資源足夠多。 

在《東八區》的幕后名單中,不難發現一些在張翰以往作品中高頻出現的名字。比如該劇制片人秦麗,她和張翰的合作,可以追溯到《烽煙盡處》。這是一部在2019年初拍攝,2022年初播出的抗戰劇,也曾是張翰試圖轉型的證明之一。 

在出品人名單中,除了同為主演的杜淳、經超等張翰好友的投資,還赫然出現了張華立、龔政文、張勇、蔡懷軍等人的名字。作為在湖南臺陪伴下長大的一代人,相信觀眾對這幾位芒果系掌門人的名字不會陌生。 

作為實打實的“芒選之子”,張翰與天娛的合同在2014年到期,但與芒果系的關系卻一如既往??v觀張翰近些年來的一系列作品,幾乎都有芒果系進行兜底。更不用提后續一系列的綜藝合作,從《妻子的浪漫旅行5》,到《初入職場的我們》,再到《牧野家族》,芒果TV的一眾綜藝中,張翰的名字出現得頻繁。 

張翰好友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換句話說,這是一部靠張翰友情攢起來的作品。

在多方好友的助力之下,張翰對《東八區》的話語權不言而喻。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東八區》的出品名單中,占據最主要地位的,是一家名為浙江東陽一畫開天的影視公司。這是張翰在2016年成立的公司。據天眼查報道,該公司由張翰100%持股,可以說完全是張翰的一言堂。 

他在《東八區》的開機微博中這樣寫道:“我們遇到過太多的瓶頸,和太多質疑的聲音,但我們的創作團隊從來沒有放棄過。”這也意味著,《東八區》的每一個環節都以張翰的個人意見為主,導演或編劇在其中的作用,無足輕重。

這一點,從導演名單的頻繁更換中,或許便能窺見一二。 

2020年6月,該劇初次發布組訊,彼時,導演名單中寫著的名字是田蒙。這也是張翰的老友。兩人曾在2015年合作了電影《既然青春留不住》。該片票房為5000萬,豆瓣評分為4.7分。雖成績不佳,但友誼的種子顯然已經種下。 

但到了開機儀式現場,背景板上導演的名字,則被更換為了秋橙。這是一位在網絡上沒有任何公開作品的新導演。值得玩味的是,在該劇開播后,官微的開機消息已被刪除,關于這位“神秘”導演的信息,皆已不可察。 

而在劇集開播海報中,又一個陌生的導演名字——夏睿——出現了。與秋橙類似,夏睿也是神隱在幕后的存在,既沒有公開信息,也沒有過往作品,真正詮釋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精髓。 

內幕如何,無人知曉。只是如此頻繁的主創陣容更迭,對于成片效果的影響,可以想象。 

而當友誼的色彩褪去,真正的風波才開始到來。在愈演愈烈的輿論之下,《東八區》的聯合出品公司之一百納千成悄無聲息地刪除了關于該劇的宣傳內容。這家有《漢武大帝》《王貴與安娜》《永不磨滅的番號》等經典作品傍身的老牌影視公司,曾對《東八區》飽含期待。 

它在微博為《東八區》的開播大肆宣傳,其中的標語是“盛宴已啟,敬請期待”。而如今,“盛宴”草草收場。百納千成沉默不言,但官網和微博中關于《東八區》的一切消息,都已消失殆盡。 

一部《東八區》,半部“友誼史”。只是不知道,經此一役后,張翰的友情還能剩下多少。 

03 

“黑紅”狂歡之后

《東八區》的口碑全面崩盤,但它的熱度其實并不低。在播出這一個月時間里,《東八區》熱度直沖云霄,霸榜各類榜單。 

它來得太是時候了。繼《蒼蘭訣》收官之后,觀眾太需要一部還能夠引起廣泛討論的作品了。更何況,相比于“八月男友”王鶴棣收獲的滿腔贊美,毫無保留地吐槽“九月油王”張翰,不失為忙碌生活中的一種解壓方式。 

這是一場下沉式的黑紅狂歡。但在劇集的下架背后,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也在浮現。

劇集下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從2016年《女人幫·妞兒》開始,《太子妃升職記》《余罪》《鎮魂》《河神》《延禧攻略》等皆有“落馬”經歷。其中一部分在整改、內容優化后重新上架,也有不少作品的最終命運,定格在“永久下架”。過往,這些作品面臨的問題是內容露骨、題材敏感、血腥暴力等。這是眾所周知的內容紅線。 

《東八區》則不同。業內人士透露,《東八區》被下架的原罪是,“故事胡編亂造,沒有生活的人物,只會談情說愛享受地生活,這樣的劇就不應該播出。” 

從根本性上來說,它沒有觸及影視內容開發的敏感點。但在內容創作和價值觀呈現上,它已經和時代完全脫軌。此次《東八區》的下架,究竟是偶然行為,還是對內容紅線的再一次收緊,還得時間來驗證。 

不論何種原因,對于平臺和片方而言,下架帶來的打擊都毋庸置疑。從平臺的角度來看,會員、廣告、收費彩蛋、周邊的開發、衍生內容的拓展是劇集上線后的主要盈利方式,而一經下架,一切化為虛有。 

對于片方而言,打擊則來得更為致命。財力、人力、物力乃至人氣、口碑都或將面臨著崩盤。不是所有公司都是正午陽光,經得起口碑的消耗;也不是所有演員都是王鶴棣,能在全網群嘲之后,遇到一部《蒼蘭訣》。 

對于很多創作者來說,機會往往只有一次,而影視市場瞬息萬變。在今年,影視行業一些更新的動作開始出現。年中,伴隨著網絡劇《對決》的上線熱播,“網劇龍標”第一次出現在觀眾面前,網絡劇正式結束“上線備案號”時代,迎來許可證時代。這意味著,網劇將來將面臨更加規范、更加嚴格的審查,也意味著精品化劇集,才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自嗨有粉絲捧場,咖位和噱頭便能招商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回。所有人都要努力向前奔跑,才只能保證不掉隊。

2009年,18歲的慕容云海對著楚雨蕁大喊:“長得帥又有錢,是我的錯嗎?”2022年,近40歲的童語,還在說著“這個是男人該干的事,這只是一個游戲而已,你不需要那么在意”。 

時代變了,張翰沉迷在過去不愿醒來,但現實已經教會他做人。